在涂料、油墨、胶粘剂及功能材料领域,溶剂型体系与水性体系是两种主流技术路线。溶剂型体系凭借其优异的溶解性、干燥速度和成膜性能,在工业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;而水性体系则在部分民用市场得到应用。不过,在分散剂的选择上,油性超分散剂与水性分散剂存在显著差异。中泰联华将从配方设计、性能需求、应用场景三个维度,解析两者的核心差异,并提供溶剂型体系专属的选型指南。
一、油性超分散剂与水性分散剂的核心差异
1. 化学结构与作用机理
油性超分散剂通常为高分子嵌段共聚物,其分子链中包含强锚固基团(如长链烷基、芳基)和溶剂化链段(如聚酯、聚醚)。锚固基团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合作用,紧密结合在颜料颗粒表面;溶剂化链段则向溶剂中伸展,形成空间位阻层,防止颗粒团聚。
水性分散剂则多为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聚合物,依赖静电排斥或氢键作用实现分散。其分子链上的羧酸基、磺酸基等亲水基团与水分子形成氢键,而疏水链段则吸附在颜料表面。这种作用机理的差异,导致两者在溶剂兼容性、分散效率及稳定性上存在本质区别。
2. 溶剂兼容性与稳定性
溶剂型体系通常使用有机溶剂(如甲苯、二甲苯、酮类、酯类),油性超分散剂需与溶剂形成良好的相容性。若溶剂兼容性不佳,可能导致分散剂析出、分层或团聚。
水性分散剂则需与水性介质兼容,若溶剂兼容性不佳,同样会出现析出、分层或团聚现象。
3. 分散效率与粒径控制
油性超分散剂通过空间位阻作用,可实现颜料颗粒的纳米级分散(粒径<100nm)。其溶剂化链段的柔韧性和分子量分布,直接影响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和储存稳定性。
水性分散剂主要依赖静电排斥作用,粒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,尤其在高颜料浓度下易出现二次团聚。
二、溶剂型体系专属的选型指南
1. 明确应用场景与性能需求
高光泽涂料:需选择溶剂化链段较长的油性超分散剂,确保颜料颗粒均匀分布,避免光泽损失。
耐候性户外涂料:应选用锚固基团与颜料表面结合力强的分散剂,提升耐紫外线、耐化学腐蚀性能。
高固含体系:需优化分散剂的分子量分布,平衡流变性能与储存稳定性,防止沉降或结块。
功能性油墨:根据颜料类型(如炭黑、金属粉)选择匹配的锚固基团,确保分散剂在印刷过程中不迁移。
2. 溶剂兼容性评估
溶解度参数匹配:计算分散剂与溶剂的Hansen溶解度参数(δd、δp、δh),确保相容性。若参数差异过大,可能导致分散剂在溶剂中溶解度不足,影响分散效果。
热稳定性测试:在高温下评估分散剂在溶剂中的溶解稳定性,防止析出或凝胶化。例如,在80℃下加热24小时,观察体系是否出现浑浊或沉淀。
3. 分散效率与粒径控制
粒径分布: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,要求D90<100nm,D50<50nm的粒径控制,确保施工性能符合要求。粒径过大可能导致涂膜粗糙、光泽度下降。
加速老化测试:在50℃/50%RH条件下,验证分散体系稳定性,确保全生命周期内性能稳定。例如,通过30天的加速老化测试,观察体系是否出现分层、絮凝或增稠。
4. 避免选型误区
误区:直接将水性分散剂用于溶剂型体系。水性分散剂在水性介质中通过静电排斥作用分散颜料,而溶剂型体系需要空间位阻作用,两者作用机理不同,不可混用。
5. 行业认证与供应链稳定性
行业认证:优先选择通过ISO 9001、ISO 14001认证的产品,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稳定性。
技术支持:选择具有完善技术支持体系的供应商,提供配方优化、应用指导等全方面服务。
油性超分散剂通过空间位阻作用实现颜料颗粒的纳米级分散,而水性分散剂则依赖静电排斥作用。企业在选型时,需明确应用场景与性能需求,评估溶剂兼容性,控制粒径分布,并避免常见误区。通过科学的选型指南,企业可确保在配方设计、性能需求、应用场景中实现稳定的分散效果,从而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。如果您在选择分散剂时遇到任何疑问,欢迎随时咨询我们,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样品,确保您获得好的分散效果和产品质量。
联系人:王经理
24小时手机:139-2437-9085
QQ:3783102859
微信:139-2437-9085
邮箱:3783102859@qq.com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信息路4号7栋203室
© 2024 广东中泰联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(粤ICP备2024250651号-1)
网站地图